4月8日,國金證券發布深度研究報告,對工控自動化行業情況進行了相關梳理和預測。
工控行業在近兩年共經歷三個階段。
1、2018年受到貿易摩擦影響,終端市場需求萎縮,全年工控增速持續下滑,第四季度跌至零點;
2、2019年4月隨著貿易摩擦再度升級,下游出口型制造業受創,第二季度工控增速驟然轉負;
3、2019第四季度,在消費+3C雙重需求拉動下,工控出現復蘇跡象。2019年中國工控行業下滑約1%,項目型、OEM型市場分別取得小幅的正、負增長。
一“工控三重底”邏輯仍在
疫情不阻行業“破繭成蝶”,“工控三重底”邏輯仍在。我們在去年11月底提出了“三重底”研判,疫情對制造周期復蘇產生一定滯后影響,但產業升級成長底和工控企業利潤底依然成立。
1、制造經濟周期底:工控需求自去年底已筑底,疫情使得復蘇滯后,政策刺激下制造經濟周期大概率將重新拐頭向上。
2、產業升級成長底:國內傳統制造業面臨人力成本瓶頸,技改升級已經箭在弦上,疫情下自動化邏輯正逐漸加強,利于對沖短期開工慢等負面影響。
3、工控企業利潤底:民營工控龍頭企業把握了口罩、呼吸機等機會市場,且突破了部分外資長期把持的行業,實現了第一季度自動化訂單較高增長,同時考慮營收確認,工控龍頭業績增速環比四季度應該仍有一定提升。
二一季度現復蘇勢頭
第一季度民營工控領軍企業份額提升,外資工控企業3月復蘇明顯,一季度國內工控訂單大概率下滑15-30%。
1、內資:內資工控領軍廠商在今年1月延續復蘇勢頭,部分企業憑借早復工、多溝通、抓機遇等市場策略,并依靠完善全面的供應鏈能力,在2-3月逆勢收獲較高自動化訂單增長。民營工控企業第一季度訂單增速基本與去年持平甚至正增長。
2、外資:部分外資企業在1-2月則出現了營收大幅下滑、份額下降現象,但在3月影響普遍取得較大幅度訂單正增長。預計外資企業第一季度的訂單增速在-35 — -25%。整體:預計第一季度工控行業訂單為-30% — -15%,考慮到原材料供應鏈、現場收貨及安裝調試受限等因素,我們認為整體行業營收角度可能會更差。
part1三二季度及全年工控行業將正增長
宏觀、政策及產業共同拉動內需,我們預判二季度及全年工控行業增長。
1、內需:在需求自然復蘇和加碼投資的背景下,疊加積極的財政和產業政策、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刺激,第二季度我國內需一定程度將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。
2、外需:國內正出臺政策積極應對外需減弱,我國兩個最大出口下游3C、電氣產業鏈受益于5G新基建、電網加大投資,內需前景良好有望對沖海外需求下滑。國家近期正持續加大對智能制造、自動化技改等項目的支持力度。考慮成長行業需求和基數效應,我們對第二季度的工控OEM需求相對樂觀,下半年海外疫情逐步控制,外需大幅改善同時內需也重新回歸正常,工控OEM和項目型增速將有望顯著回升,全年行業呈現“前低后高”。
中長期來看,疫情將對自動化行業產生3點積極影響。
1、疫情下,將有更多的企業意識到少人化、無人化的經濟性優勢,行業有望迎來大規模產業升級需求。
2、疫情下中國在工業基礎、產業配套和物流供應鏈相比國外優勢明顯,未來投資吸引力將更強。
3、鑒于疫情期間遭遇的關鍵零部件卡脖子現象,我國未來將更加堅定推進高端制造、裝備行業等高新產業發展。